在这深似海的皇宫之中,柳若璃的每一步都走得谨慎而艰难。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坚韧,在皇帝身边渐渐站稳了脚跟,然而,她心中清楚,想要为父亲翻案,还差得很远。
这一日,柳若璃如往常一样,安静地在皇帝的书房中伺候。皇帝坐在书桌前,眉头紧锁,手中的朱笔不时在奏折上轻点,却始终无法下笔批复。柳若璃察觉到皇帝的异样,心中暗自揣测,却也不敢贸然询问。皇宫的书房里,檀香袅袅,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,每一丝空气里都仿佛弥漫着沉重的忧虑。
过了许久,皇帝终于放下手中的朱笔,长叹一口气:“柳儿,你说这治理国家,为何如此艰难?”柳若璃心中一惊,她明白皇帝这是在感慨国事,却也深知自己身份卑微,不敢轻易作答。但看着皇帝满脸的愁容,她又于心不忍,于是微微福身,轻声说道:“皇上,奴婢虽不懂治国之道,但见皇上如此忧心,心中实在难过。不知皇上所忧何事,若能说与奴婢听,或许心里能好受些。”她的声音轻柔,带着一丝关切,在这寂静的书房里,显得格外清晰。
皇帝看了她一眼,眼中闪过一丝犹豫,但最终还是开口了:“如今,南方多地遭遇罕见虫灾,庄稼颗粒无收,百姓流离失所。朕已下令拨发赈灾粮款,可这虫灾却始终无法根除,长此以往,百姓将苦不堪言啊。”皇帝的声音中满是忧虑与无奈,柳若璃听在耳中,心中却暗自思索起来。她的脑海中迅速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,试图从那些模糊的记忆里找到一丝应对的办法。
柳若璃想起自己小时候,曾在丞相府的藏书阁中读过一本古籍,里面似乎记载过类似的虫灾以及应对之法。她心中一动,鼓起勇气说道:“皇上,奴婢曾听闻一些民间的法子,或许能对治理虫灾有所帮助,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。”皇帝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:“但说无妨,若真能解决这虫灾,朕定有重赏。”皇帝的眼神中,那一丝希望如同黑暗中的微光,让柳若璃看到了一丝为父翻案的契机。
柳若璃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皇上,奴婢记得古籍中记载,有一种名为‘火蚁’的蚂蚁,专以破坏庄稼的害虫为食。或许我们可以派人去寻找这种火蚁,然后将它们投放到受灾地区,让它们去捕食害虫,如此一来,或许能控制虫灾。”皇帝听后,微微皱眉:“这火蚁虽能捕食害虫,但若是它们也对庄稼造成破坏,又该如何是好?”皇帝的担忧不无道理,这也正是柳若璃在提出这个办法前反复思考的问题。
柳若璃早料到皇帝会有此疑问,连忙说道:“皇上放心,这火蚁只食害虫,对庄稼并无危害。而且,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,若效果良好,再大规模投放。同时,我们还可以安排专人进行监控,一旦发现火蚁有异常行为,立刻采取措施。”柳若璃一边说,一边观察着皇帝的表情,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,希望能让皇帝相信这个办法的可行性。皇帝听后,沉思片刻,觉得柳若璃所言有理,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赞赏。
“柳儿,没想到你一个小小宫女,竟有如此见识。”皇帝的语气中充满了惊讶与赞赏,“此事就交由你去办,务必尽快找到火蚁,解决虫灾。”柳若璃心中一紧,她没想到皇帝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,但她也明白,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若是能成功解决虫灾,她便能在皇帝心中树立更高的信任,为父亲翻案也将多一分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