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李善长的其他类型小说《农场主: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朱元璋李善长全文免费》,由网络作家“唐唐小可爱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“禀陛下!”“已经确认,李相一家,于今日清晨出城,车队直奔西北方向。”“看来,是真的想回家养老了。”“既然这样,是否要撤回人手,取消沿途监视?”皇宫,御书房内。刚得到消息,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就马不停蹄地赶来向朱元璋汇报,并请示下一步行动。当朱元璋听完,只是稍稍坐直了身子,那张轮廓分明的脸上波澜不惊,似乎不想别人看出自己的喜怒哀乐。但心里,却别有一番滋味。“老伙计,没想到你真不顾念往日情谊,一走了之!”“以后再想见你,可就难了……”虽是八月盛夏,烈日炎炎,天气酷热难耐。从清晨开始,树上的知了就‘嗡嗡’的叫个不停。但此刻,他却是五味杂陈,百感交集,仿佛有着深秋般悲凉伤感。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朱元璋又不是吸天地灵气,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,自...
《农场主: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朱元璋李善长全文免费》精彩片段
“禀陛下!”
“已经确认,李相一家,于今日清晨出城,车队直奔西北方向。”
“看来,是真的想回家养老了。”
“既然这样,是否要撤回人手,取消沿途监视?”
皇宫,御书房内。
刚得到消息,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就马不停蹄地赶来向朱元璋汇报,并请示下一步行动。
当朱元璋听完,只是稍稍坐直了身子,那张轮廓分明的脸上波澜不惊,似乎不想别人看出自己的喜怒哀乐。
但心里,却别有一番滋味。
“老伙计,没想到你真不顾念往日情谊,一走了之!”
“以后再想见你,可就难了……”
虽是八月盛夏,烈日炎炎,天气酷热难耐。
从清晨开始,树上的知了就‘嗡嗡’的叫个不停。
但此刻,他却是五味杂陈,百感交集,仿佛有着深秋般悲凉伤感。
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?
朱元璋又不是吸天地灵气,突然从石头里蹦出来的,自然不能免俗。
昔日的老友,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走了,就好像从没来过一样。
即使再薄情寡义的人,也会有些动容……
回想至正十四年的那个下午。
一个清瘦的中年文士(李善长),走进了他朱元璋的军营。
起初,并不如何显山露水,只是默默地做一些起草布告之类的差事,动动笔杆子罢了。
这样的人,不敢说一抓一把,满街都是。
但在那个天下大乱,连饭都吃不饱的年月,这种吃了上顿没下顿,到处找饭辙的读书人,却也并不少见。
后来,当朱元璋组建了自己的兵马势力,准备另立门户,开始考虑如何扫清六合,成就大业的时候,正是这位老朋友的一番话,为他指点津,拨云见日——
“秦末乱世,汉高祖刘邦出身草莽,起于微末,但他生性豁达,知人善任,性情宽厚仁德……自沛县起兵后,仅用了七八年,就破攻破咸阳,击败项羽,成为天下之主!”
“现在,元朝失德,纲纪崩坏,以至于四方纷乱不宁,群雄并起,互相攻伐……”
“上位若是能效法汉高祖,观其言、学其行,则必能夺得天下,成就大业!”
这番话,正好说到了他朱元璋的心坎,于迷茫中找到了人生方向,并照此去做,果然有了今天的黄袍加身,帝王之姿。
从那以后,他就将这位老友带在身旁,两人亦师亦友,相交莫逆。
而李善长也乐意为他效劳,不离不弃,发挥自己的特长,负责筹措钱粮,调运辎重补给之类的后勤安排,十数年如一日,干着出力不讨好的工作。
如此种种,朱元璋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从不敢忘。
故而,大明开国后,理所当然的封其为本朝第一宰相,总管中书省的事务,统率百官,可谓投桃报李,恩宠有加。
甚至可以说,排除掉马皇后和太子朱标,李善长就是他朱元璋最亲近的人。
一路风雨同舟,并肩而行!
不是亲人,却胜似亲人。
如今这一走,不知何时才能再见,朱元璋忽然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。
胸口像是塞了块什么东西,既吐不出,又咽不下。
某个瞬间,他甚至有过派人出城,把人给追回来的念头。
但想想还是算了,人各有志,不必勉强……
“传咱的旨意,继续监视韩国公一家的动向,有任何情况,立即回来报告!”
朱元璋再三思量,不知怎么想的,仍旧下达了这样一道命令。
“是!”
毛骧领命,正要转身离去,忽然又停下了脚步。
“陛下,还有一件事!”
“自杨宪上任中书省丞相以来,公然接受百官庆贺,得意洋洋,并且四处结交拉拢,安插亲信,似乎……”
“似乎有结党之嫌!”
停了许久,最终还是说出了历代君王最无法忍受的四个字。
接着又道。
“陛下,是否应该出手敲打一下,予以警告,免得日后尾大不掉,埋下隐患。”
朱元璋闻言,脸色没却有丝毫变化,只是轻轻摆了下手,仿佛并未放在心上。
“不必管他!”
“杨宪上任不久,正是春风满面之时,提拔几个亲信下属,也是为了办事更方便些,何必大惊小怪的?”
毛骧听罢,直接愣在了原地,大脑一阵宕机。
啊!这……
陛下,你有没有听我在说什么?
那可是结党啊,马虎不得!
就不怕他哪天成了气候,野心膨胀,不满足于现在的位置,想要更进一步,把您给架空了?
或者,干脆取而代之?
无论哪种情况,都足以让你半生的努力化为乌有……
可即使心里再急,有些话是没法说出口的。
作为大明第一位锦衣卫指挥使,毛骧素来以敏锐机警,谨言慎行著称。
他只负责向上调查和汇报情况,具体如何处置决断,全听朱元璋的安排。
如果皇帝不管,他也不会横加干涉。
“好了,这件事暂且放下,不要传扬出去。”
“到时候,咱自有主张!”
随口嘱咐了几句,朱元璋便埋头处理公务,示意毛骧可以走了。
“哼!”
“狐狸尾巴这么快就露出来了?”
当书房里只剩下自己的时候,朱元璋的嘴角逐渐扩大,露出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。
没错,他是有意放纵杨宪的行为。
现在虽然只是初露端倪,但时候尚早,不足以定罪。
最多就是像毛骧说得那样,轻轻敲打两句,让杨宪收敛一些,不要忘了自己是谁。
可这种结果,不是朱元璋想要的。
人生如棋,而他一直是不出手则已,出手必是杀招!
现在要做的,是静静的看着杨宪表演,等到羽翼渐丰,自鸣得意的时候,再一举拿下。
顺便,把那个碍眼的丞相制度给废除了!
这才是他的真正意图!
将权力集中起来,由皇帝本人管理六部。
之前,一直有所顾虑,是因为中书省丞相是李善长,他朱元璋的老伙计。
拿自己的老伙计开刀,于情于理,都说不过去。
若马皇后知道了,势必会从中劝阻。
但前些日子,李善长辞官的事一出,让朱元璋彻底放开手脚,心无挂碍,立马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。
只等时机一到,拔刀出鞘!
同时,目光一转,不由自主的顺着窗户看向西北方,心中思绪起伏......
老伙计,你可是帮了咱的大忙!
以后,不仅咱不会忘了你,天下的百姓也不会忘了你的。
遥想上古时期,神农氏遍尝百草,为世人寻药诊病,被后世歌颂功德,享受庙宇香火。
而你送来的土豆,将来会让百姓不为吃饭发愁,辅保大明社稷康宁,长治久安......
凭此一功,即使比肩神农氏,也不遑多让!
道理很简单!
人不会每天生病,但只要活着,就要考虑吃饭问题。
少一顿都不行!
良久,朱元璋收回思绪,开始考校起儿子来。
“标儿,如今可以确信,土豆的到来,能让大明的百姓免于挨饿,乃大功一件!”
“你说,咱赏赐点什么才好?”
毕竟,人家不愿意做官,而当初开国时,就给了个公爵,已经到了顶点。
再往上升,就要裂土封王了!
别人不好说,反正他朱元璋没那么大方。
藩王的位置,都是留给自家儿子的。
此时,朱标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,立马给出了主意。
“父皇,韩国公是开国元老,有功不赏,世人难免会说我朱家薄情寡恩,有失公允。”
“但他已经辞去了中书省丞相,您就算给他封官,多半也是不会回来的。”
“听说,离京之前,父皇与他定下婚约,一年之后,将妹妹临安公主嫁给他的长子李祺。”
“依我看,不如来个好事成双,您借着机会,给他的二儿子封个官得了......”
“既能示以恩宠,还个人情,又能增强两边的联系,不至于随着时间慢慢疏远。”
朱元璋听罢,立马笑逐颜开,连连点头。
“好,就这么办!”
“不过,还要派人到暗中观察,留意动向。”
“等下一批土豆种出,咱要亲自到场,分享这份喜悦!”
“到时候,不仅你要去,最好再带上你母后和朝中的文武百官!”
朱标欣然应允......
另一边。
李善长算了算时间,都过了这么久,土豆已经送到京城了。
估计朱元璋见了,怕不是要激动死,心里早对他千恩万谢了吧?
定远城外,李家农庄。
当初种下的十亩秧苗,如今已长至成熟。
一眼望去,全是颗粒饱满的稻穗,长势大好,入手沉甸甸的。
随着微风拂过,到处飘洒着丰收的喜悦......
“嗯,是时候了!”
这天,李善起了个大早,开始安排人收割稻谷。
播种的任务已经完成,并拿到了奖励,后面的事情,他决定不参加了。
有小妾捏腰捶腿,丫鬟端茶倒水,生活惬意着呢。
谁会吃饱了撑得,去受那个罪?
至于到场监工的任务,毫无疑问,光荣的落到了二儿子李芳头上。
这种苦差事,李芳自然是极不情愿的。
毕竟,人家之前是相府的公子,整天清闲自在,骑马坐轿有人抬的,处处高人一等。
现如今,却要顶着风吹日晒,到田里指挥下人秋收,哪是人过的日子?
断崖式的落差,让他一时难以接受。
不去!
坚决不去!
“爹,你还是找别人吧!”
“我就想不明白了,你老放着宰相不当,为啥要跑到乡下受苦?”
“士农工商,哪一行不比当农夫活得滋润?”
说着,李芳把头一偏,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,准备回房睡觉。
儿子不听使唤怎么办?
容易!
千百年来,历代先祖留下了丰厚的经验。
打一顿就好了!
旋即,李善命人到厨房取来擀面杖,开始执行家法。
“好小子!”
“你乳臭未干,就敢和老子顶嘴?”
“她的闺房,除了我以外,不希望任何男人进入。”
“放心,钱不会少给你的。”
一听这话,老妈妈陷入了犹豫。
看架势,这位贵客对云霜很是喜欢,不乏有为其赎身的打算。
可是,她也相中了云霜的模样气质,身上大有潜力,说不定会成为百花阁的头牌姑娘。
如此宝贝,怎愿轻易放人?
可还没等她做出回答,李善长抬手敲了下桌子,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。
“听仔细了,这不是商量,而是通知。”
“暂时先放在你这儿,倘若有半分差池,我让你在定远县没有立足之地!”
“言尽于此,我说得出,就做得到!”
说罢,叫上等在门口的阿福,大摇大摆的离开。
出门前,无意中回头打量了一眼。
当然不是看那位被吓得说不出话的老妈妈,而是觉得里面少了点什么。
可一时之间,又想不起来......
回去的路上,阿福耷拉着脑袋,困得眼皮直打架。
这个晚上,当老爷的是爽了,但做下人的就有苦没处说了。
本该是休息的时间,他却要瞪大眼睛,守在外面。
看着别人在里面愉快的玩耍,自己连口汤喝不上,还不敢睡觉,只能干等。
为了打起精神,他主动没话找话。
“老爷,我就不明白了!”
“你说男女之间的事,就那么有意思吗?”
李善长停下脚步,直言不讳道。
“有意思,太有意思了!”
“你年纪还小,等尝到滋味了,就会明白的!”
“天底下,除了当皇帝以外,没有比在床上呼哈更快活的事了。”
阿福一个劲摇头,不解其意。
“我没兴趣,只想多赚点钱,让父母的日子好过点。”
“其余的,都无所谓。”
李善长暗暗点头,觉得这小子想法不错,还是个孝子呢。
不像他,穿越过来就一把年纪了,直接给别人当爹。
与此同时,他脑海中灵光一闪。
没错!
他猛然想到,百花阁里缺少什么了!
——说书人!
虽然是第一次去,但在印象里,古代的青楼,是有这项业务的。
念及至此,李善长立马有了赚钱的点子。
既然目前还属于行业空白,不如就由我来引领潮流,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吧!
在百姓目不识丁的年代,听书成了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。
脍炙人口,老少皆宜!
只要开展起来,不怕不受欢迎。
虽说家产不少,每年还能领一笔国公级别的俸禄。
但想要维持眼下纸醉金迷,腐败糜烂的美好生活,赚钱是必须的,不能坐吃山空。
可话又说回来,由于朱元璋童年的悲惨经历。
见识过囤积居奇,物价飞涨带来的后果,所以他骨子里极度仇视商人,更不提倡。
如果直接经商,被抓住了把柄,老朱很可能借题发挥,开始磨刀霍霍。
而开办书坊,算是文化娱乐产业,容易蒙混过关。
即使朱元璋知道了,也无话可说。
更何况,评书可以作为定远县的特色项目,弄好了就能吸引大量外来人口。
如此,两全其美!
......
一回到家,李善长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。
要创办书坊,自然要解决书的问题。
洪武年间,传统小说行业并未真正兴起,属于一片蓝海。
像后世评书中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,《封神演义》、《三侠五义》、《童林传》等等,还没写出来呢。
这给了先下手为强的机会。
而四大名著中,《西游记》讽刺了古代官场暗黑的一面,必不可选。
《红楼梦》一书,大量的人物和情节,影射了朱明王朝中后期的衰亡过程,也不行。
第七章:不能没有你啊!
消息一经传出,百官震动,朝野哗然。
“什么?”
“李相居然要辞官隐退,谁批准的?”
“你猪脑子啊!”
“还能是谁,当然是皇帝陛下了!”
“可李相毕竟是百官之首,大明的开国功臣啊!”
“好端端的,怎么说辞就辞?”
私下底,群臣议论纷纷,不明就里。
其中,淮西一派的官员反应更为强烈,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。
李善长何许人也?
那是淮西派的领袖,也是棵遮风挡雨的大树。
若是没了他,这些人就要直面朱元璋的威严,无所遁形。
这将如何是好?
最终,他们一致决定,李相万万不能离开朝廷。
大家同去!
就算下跪磕头,也要阻止他!
......
一时间,韩国公府门前车水马龙,人满为患。
朝中半数以上的官员,都风尘仆仆的赶来,汇聚于此。
“开门,我们要见丞相!”
“对,让我们进去!”
“丞相大人,求您出来见一面吧!”
“不光我们离不开您,朝廷上也离不开您啊!”
见府里没有响动,这些人想尽了各种办法。
拍门喊叫的,哭天抢地的,应有尽有,场面极度热闹。
若是不清楚状况,还以为谁亲爹死了呢!
另一边,李善长正乐得自在。
自从得知,朱元璋批准了辞呈,还额外给了三千贯赏钱,他就别无所求了。
那可是实打实的流通货币,不是后来变成废纸的大明宝钞。
一贯一千文,就是三十万!
按照明朝初年的物价,算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。
直到此时,李善长才觉得老朱有点人味儿。
毕竟,得了些好处,还是很高兴的,不能刚吃饱就骂厨子。
“对......春兰,你的小手真软和,再使点劲!”
“舒服,真是太舒服了!”
“秋菊,剥个橘子,送到老爷嘴里。”
此刻,李善长躺在椅子上,眯着眼睛,整个人舒服透了。
身边围着一群妙龄女子,端茶送水,捏腰捶腿,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,恍若置身仙境。
这种生活,让人流连忘返,极其消磨意志。
但他一点也不在乎。
生而为人,本来就是要追求幸福最大化。
没听说谁专门是为吃苦来的。
正所谓,牡丹花下死,做鬼也风流!
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,老子照单全收就是了!
而姑娘们则是争相邀宠献媚,一个个温声细语,脸上红光满面。
曾几何时,她们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子。
若是不出意外,大概一辈子只能待在乡下,过着面朝黄土、背朝天的日子,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。
等过几年,托媒人介绍,嫁给个出身差不多,老实巴交的农夫......
日后相夫教子,平平淡淡,永远不会有起色。
可自从进了相府,让她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美好。
穿的是金、带的是银,顿顿有鱼有肉,吃的都是精挑细选的上等大米。
常言道:人穷志短,马瘦毛长。
这种惬意的生活,是她们做梦都不敢盼望的。
如今想来,自家老爷顶多长得老些,其他方面,几乎找不出任何缺点。
所以才极为珍惜眼前,对李善长百般讨好,极尽乖巧之能事。
“老爷,今晚到我房里去吧?”
“别听她的,到我那去,保证把您伺候的舒舒服服的。”
“嘁......”
“也不瞅瞅自己,就你那身材,正面和反面都看不出区别,有啥值得炫耀的?”
李善长一阵头疼,不知道该答应哪个才好。
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,何况他面前站着不止十三个女人?
瞧瞧这个,瞅瞅那个,都是百里挑一的美人胚子。
唉,真的很难选择啊!
正在这时,府中下人匆匆来报。
“老爷,外面来了一大堆官员,联名请愿,求您不要离开朝廷,继续担任丞相。”
“有的甚至都下跪磕头,哭的伤心欲绝,连我看了都感动。”
“不把人放进来,您见见?”
李善长闻言一笑,优哉游哉的翘起了二郎腿。
不难猜测,外面那些人里,应该大多来自淮西,是原主的朋党故旧,铁杆亲信。
其用意,更是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
如此苦苦挽留,故作孝子贤孙状,无非是不想失去他这个保护伞,为自己遮风挡雨。
好继续做那既无真才,更无实学的官,混吃等死。
笑话!
老子绞尽脑汁,才从庙堂的政治漩涡中挣脱出来,落得个无官一身轻,怎么可能再回去。
至于外面那些人,爱死死、爱活活,没空搭理!
现在的当务之急,是变卖家产,积攒尽可能多的本钱,回去实现做土财主的梦想。
到那时,老子人已经不在京城了,就算朱元璋的手伸得再长,又能如何?
种地又不犯法,他总不能专程跑过去,把我砍了吧?
那纯属吃饱了撑的!
念及至此,李善长大手一挥,下了逐客令。
“吩咐下去,守好大门!”
“外面那些人,一个都不许放进来。”
“等过几天,就要和说再见了,我可不想惹上什么麻烦!”
“不......最好是,再也别见!”
想到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,他不自觉的笑了。
这一幕,刚好被暗中的锦衣卫看在眼里,并火速回去,汇报给了朱元璋......
“启禀陛下,韩国公府门前,聚集了很多祖籍淮西的官员,纷纷声泪俱下,有意挽留左丞相!”
“哦?那李善长是什么态度?”
朱元璋虎目一瞪,停下了手中的笔,同时脸色微变。
淮西派的官员同气连声,眼里只有丞相,那将他这个天子置于何地?
若暗中结党,迟早会生出祸患。
随即,锦衣卫上前一步,将看到的全部说了出来。
“李相的表现颇为冷淡,一直闭门不出,没有见他们的意思。”
“他还说,自己马上就要告老还乡,暗度晚年了,不想再和他们有瓜葛。”
“从此大路朝天,各走一边!”
言及至此,朱元璋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,脸色也由阴转晴。
看来,这个随他打天下的老伙计,是真的要功成身退,远走高飞了!
既如此,还有什么好担心的?
随他去吧!
一番话,说得感人肺腑,潸然涕下。
但李善心里清楚,这老朱这纯粹是戏精上身,生来就有着绝佳的表演天赋。
临别之际,故作挽留,只是为了彰显自己重情重义罢了。
反正两片嘴皮一碰,浪费点唾沫星子而已,自然怎么好听怎么说了,又没啥成本。
实际上,巴不得你早点走呢!
何况,就算他真心实意,求爷爷告奶奶,想把老子留在京城,那也没得商量。
开玩笑!
手里攥着宝贝系统,不赶紧回去开荒种田,实现发家致富的美梦,还等什么?
难不成留下来等死?
想到这一层,李善收敛心神,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世界,正襟危坐,开始见招拆招。
拼演技是吧,看咱们谁更会演!
就凭老子曾经观摩过上百部电视剧的深厚底蕴,还能输给你?
不给你感动哭了,算我输!
至此,只见他抬起头,与朱元璋四目相对,故意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。
“其实,臣也不想离开您啊!”
“想当初,臣不过是一介布衣书生,身无长技,只会寻章摘句,念几篇道德文章......”
“乱世之中,有幸相逢陛下这样的英明之主,才能施展生平所学,略尽犬马之劳,至此已别无所求!”
“后新朝成立,又承蒙陛下信赖,委以重任,封为尚书左丞相,统领百官,负责处理朝中一切事务!”
“您的知遇之恩,臣定当铭记于心,虽九死也不能报答万分之一,不敢再劳烦您费心了。”
“从今以后,即便远离朝堂,臣定当每天焚香祈祷,敬告上苍,保佑我大明风调雨顺,国力蒸蒸日上......”
“也保佑您龙体康健,万寿无疆!”
一套信口拈来的说辞,把朱元璋的龙屁拍得震天响。
整个人云里雾里,如听仙乐耳暂明啊!
不由得心花怒放,笑逐颜开。
甚至有些怀疑,这位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,一直自命清高,总端着读书人的架子,怎么突然变得会说话了?
而且,句句都戳到了心坎,好听极了。
甚至某一瞬间,他真的想把人给留下,不许其告老还乡!
即使从此赋闲在家,不再过问朝政,只陪他聊天喝茶,也是可以的。
念及至此,朱元璋顿时哈哈一笑,故作谦虚道。
“善长,言过了!”
“没有你们竭力相助,用心辅佐,仅凭咱一个人,如何能在乱世中重整山河,定鼎天下?”
“能有如今的局面,你更是厥功之首,不可磨灭!”
说到这里,他稍作沉思,接着提起了一件往事。
“几年前的鄱阳湖之战,你还记得吗?”
“咱们以二十万对六十万,可谓敌众我寡,势力悬殊!”
“但结果如何?”
“咱们众志成城,苦战了整整一天,硬是将陈友谅杀得丢盔弃甲,大败而归!”
“这其中,当然有将士用命,奋勇拼杀的功劳。”
“还多亏你坐镇后方,夜以继日筹划调度,把运输粮草军械,辎重马匹安排的面面俱到。”
“否则,安能取得那场空前的胜利?”
由于穿越时,全盘接收了原主的记忆,加上自身对明史的了解,李善很快就想好了说辞。
谈笑间,就将脚下的‘皮球’踢了回去,给老朱奉上了一记高帽。
“陛下要是这么说,臣可就更加惭愧难当了!”
“臣依稀记得,鄱阳水战时,是因为风向的突然转变,陛下想到了火攻破敌,才扭转局面......”
“危急关头,连上苍都在暗中相助,这不正说明您是真龙天子,鸿运加身,理当坐拥江山,治理九州万方。”
此刻,朱元璋已经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了,嘴上连连谦让,心里却是美得不行。
打量着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,那是越看越顺眼。
同时想到。
不能就让他这么走了,今天一定要聊得尽兴才行。
哪怕多留一会儿也好!
很快,一个主意便在脑海中诞生。
“善长,咱们聊了半天,想必你是有些饿了吧?”
“咱马上吩咐御膳房,安排一桌酒菜,等会儿到御花园中小酌几杯。”
“就当是为你践行了!”
看着盛情款款的老朱,李善不禁摇头苦笑。
这回好了!
刚才还忆往昔,峥嵘岁月呢!
现在又把酒话桑麻了!
不过,既然是皇帝请客,临走前品尝下宫中御膳,也算不虚此行了。
正所谓,不吃白不吃,白吃谁不吃?
......
“来,先干了这杯!”
御花园中,一座六角凉亭内。
君臣二人在此开怀畅饮,把酒言欢。
两杯下肚,朱元璋心情大好,主动引起了话题。
“你这一走,不知何日才能相见。”
“如果路上需要人手,尽管和咱开口,不必客气。”
李善放下了酒杯,随口说道。
“不必,不必!”
“这次,我们阖府上下,几十口人,一同启程。”
“以及臣的两个犬子,足够用了!”
朱元璋一听,微微皱眉。
他没想到,竟然走得这么彻底,看来是真不打算回来了。
便试探性的询问。
“咱有个主意,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
“干脆把你府上的两位公子留在京城,咱以后找机会,封他们个一官半职的,如何?”
对此,李善不用想都知道,这是分明老朱的以退为进之计。
无非是留下人质,好牵制住他。
老子怎么可能让你称心如意?
“陛下,臣的两名犬子,尚且才疏学浅,不堪大用。”
“臣想让他们回老家,安心读两年书,待学有所成,再考取功名,为朝廷效力,为陛下分忧!”
此话一出,朱元璋高兴坏了。
如此周密的安排,真不愧是老成某国的股肱之臣。
天底下,打着灯笼都难找啊!
话锋一转,又问。
“那要是将来朝廷遇到危难,需要爱卿出面相助,你会不会推辞呢?”
话音刚落,李善不假思索的表示。
“陛下放心,到时只需一封诏书。”
“臣定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万万不敢推辞!”
得到一连串的口头承诺,朱元璋更为蛮夷,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!
“好好好!”
“有你这句话,咱便可高枕无忧了!”
“既然这样,不如来个喜上加喜如何?”
“咱的临安公主,年方二八,尚且待字闺中,与令郎李祺正好般配。”
“不如把他们两个凑成一段姻缘,你意下如何?”
李祺认真的想了想。
这个,可以有!
与皇帝结成亲家,终究不是什么坏事。
关键时刻,可以用作保命符。
至少,历史上的李祺,就是因为被封为驸马都尉,才在日后的浩劫中,侥幸逃过一劫。
“好!”
“那我就借这杯酒,谢谢陛下了!”
随着两人相视一笑,总算尘埃落地,皆大欢喜!
最新评论